物理學步入禪境:緣起性空

2010033010:00
以下是摘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前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朱清時的一篇講稿『
物理學步入禪境:緣起性空』。

霍金8/19於北京這次講的《宇宙的起源》,基礎是當代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-弦論。
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施太格繆勒(Wolfgang Stegmuller)在《當代哲學主流》一書中有段名言:
「未來世代的人們,有一天會問: 二十世紀的失誤是什麼呢? 對這個問題,他們會回答說:在二十世紀, 一方面唯物主義哲學(它把物質說成是唯一真正的實在)不僅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成為現行官方世界觀的組成部分, 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學中,譬如在所謂身心討論的範圍內, 也常常處於支配地位。但是另一方面,恰恰是這個物質概念始終是使這個世紀的科學感到最困難、最難解決和最難理解的概念。」
  古希臘時代,原子論者就猜想,物質是構成宇宙的永恆的磚塊,萬物從它所出,最後又復歸於它,它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是世界過程絕對同一的起點和終點。物質作為普遍的、不變的東西,必然是絕對的實體和基質。實體者,「實實在在」的客體之謂也。
  以牛頓力學為基礎的經典物理學,繼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論的觀點,把物質歸結為具有某些絕對不變屬性的質點的集合。質點概念本來是對作整體運動的固體的一種抽象。
  對於能夠具有機械運動的物質形態,物理學稱之為實物。在當時的自然哲學中.又稱之為實體。
  二十世紀愛因斯坦發明的相對論開始揭示出了物質的實體觀的謬誤。
  相對論證明質量與速度有關,同一個物體,相對於不同的參考系,其質量就有不同的值。更提出了質能方程式,說明物體的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: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
  後來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核裂變和鏈式反應,把部分質量變成巨大能量釋放出來。具象就是原子彈,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。
  所以,物質與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,能量並非「實體」,物質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實體。
  經典物理學一直認為: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,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。以後,科學家們把比原子核次一級的小粒子,如質子、中子等看作是物質微觀結構的第三個層次,統稱為基本粒子。
  1964年,美國物理學家馬雷提出新理論:質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構成。
  但全世界最優秀的物理學家,卻一直找不到單個存在的基本粒子。粒子學家們的解釋是:夸克是極不穩定的、壽命極短的粒子,它只能在束縛態內穩定存在,而不能單個存在。就是說,它們往往在誕生的瞬間就已夭折。除了光子、中微子、電子和質子穩定粒子之外,其它都是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的粒子。
  在二十世紀後期,一部份物理學家終於實現了愛因斯坦在尋找的統一場論──弦論。
  弦論可以用來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。基本觀點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,如電子、光子、中微子和夸克等等,看起來像粒子,實際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維弦的不同振動模式。正如小提琴上的弦,弦理論中的宇宙弦(我們把弦論中的弦稱作宇宙弦,以免與普通的弦混淆)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動。每種振動模式都對應有特殊的共振頻率和波長。小提琴弦的一個共振頻率對應於一個音階,而宇宙弦的不同頻率的振動對應於不同的質量和能量。
  譬如,貝多芬的交響樂,可以用一套樂器把它們演奏出來。但這套樂器本身並不是交響樂。意識是大腦演奏的交響樂。而醫學家在做腦部手術時,卻看不到意識的實體存在。
  • 弦論之前,物質的實在性體都是由質子、中子和電子等基本粒子組成。
  • 弦論之中,過去認為是組成客觀世界的基本粒子,現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種「音符」。
  物質世界,真的成了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(《金剛經》)」物理學到此已進入了「自性本空」的境界!
  物質都不是客觀實在了,那麼,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實在的嗎?有的。事物之間的關係,就是實在的。
  二十世紀自然科學的進展,關係實在來取代絕對的物質實體,即主張事物不是孤立的、由固有質構成的實體,而是多種潛在因素緣起、顯現的結果。

「現象、實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組本質上不可分離的關係結構中」。
例子,要得到一棵蘋果樹,首先要有一粒蘋果的種子,這是「因」。單有因,是結不出果的。
  • 一定要將種子放在土壤中
  • 要有適當的水分、陽光、溫度、肥料等等的配合
種子才會發芽、長大,最後長成一棵蘋果樹,結出蘋果來。 土壤、水分、陽光、溫度、肥料等等,就是「緣」。
所以,「因」一定要配合適當的「緣」,在因緣和合之下,才能生出果來。
緣有好緣,也有不好的「惡」緣。
  • 把種子放進貧瘠的泥土裡,或者施肥不夠,蘋果樹必然長得不大,結出的蘋果,也不會好吃。
  • 把種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,加上細心照料,結出的果實就會香甜、好吃。
「因緣和合而生,因緣散盡而滅。」
  這些關於蘋果的文字是轉述潘宗光《佛教與人生》一書有關緣起法內容。所謂「關係」者,「緣」也,「關係實在論」其實與佛學緣起說的基本思想一致。二十一世紀開始的時候,以「弦論」為代表的物理學,真正步入「緣起性空」的禪境了!
  《入楞伽經》云:「譬如巨海浪。斯由猛風起。洪流鼓冥壑。無有斷絕時。藏識海常住。境界風所動。種種諸識浪。騰躍而轉生。」
  這句偈語說:譬如一個大海,風平浪靜,澄然湛寂,當陣陣烈風吹來時,使平靜的大海,生起重重無盡的浪波。從此,便如萬壑怒號,天地晦冥,再沒有停息澄清的時候了。宇宙的本體——藏識海(如來藏)本是澄然湛寂,隨緣常住而不變的。因內外境風的吹蕩,便使寂然清淨的本體,隨變為浪潮起伏,跟著生起前面七識的種種作用。由此波浪互相撞擊,奔騰澎湃,便轉生一切境界,而無有止境了。
  海水與波浪的關係,正是弦與音樂的關係。它們也正是物質世界與宇宙本體的關係。
  到這裡,你可能感到:「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,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!」